扫一扫,关注我们
在线留言

安全评价security

安全要闻

当前位置:首页 > 安全评价 > 安全要闻

德国的能源蜕变 我们有否借鉴?!
发布时间:2016-07-15 07:58:10  浏览次数:

德国持续近20年的清洁能源路线目前已经较难为继,虽然德国政府仍以自信态度示人,但背后的困局却无法遮掩。德国能源转型能否继续,欧洲的清洁能源战略能否在美国页岩气革命影响下再次转型,仍需要时间来验证。

欧盟委员会6月4日宣布,欧盟将从6月6日起对产自中国的光伏产品征收临时反倾销税,其中前两个月征收11.8%的临时反倾销税,若未能在8月6日达成解决方案,反倾销税将最终提升至47.6%。持续9个月的反倾销调查就此尘埃落定,虽然欧盟此举于己于人皆不利,下游行业也表示强烈反对,但其仍强行推行,令人不满。不过在此次反倾销调查中,德国作为最先提出反倾销调查申请的光伏企业的所属国,却对欧盟的反倾销提出了较强烈的反对意见,态度耐人寻味,背后也透露出其能源转型战略的困局。

德国的能源转型

德国虽然长期以来一直以科技密集和环境友好型国家示人,但由于拥有庞大的经济总量,依旧是全球第五大能源消费国,同时因受制于资源贫乏,德国还是第四大油气进口国。能源和石油问题一直都是德国难以绕过的核心问题,对德国的重要意义不言而喻。“一战”时,德国西线陆军统帅鲁登道夫就曾表示石油供应是德国战事的最大制约。“二战”时希特勒也曾称“如果我无法得到足够石油,我就不得不结束这场战争”,以至于战后众多评论将德国在战术上的最大失利归结于石油供应的短缺。

或许真的是出于对德国获取石油的担忧,或许也只是为了便于控制战败国,“二战”之后,在以美英法为主导的国际石油市场中,两大战败国德国和日本一直被排除在外。而全球前50大石油公司中,德国和日本一家都没有,连西班牙(莱普索尔)、荷兰(壳牌)和匈牙利(MOL)等欧洲非核心国家都拥有强大的石油公司和相对稳定的石油来源,德国却只能完全依赖于市场价格获取不同周期的供货合同,其在国际石油市场中的影响力也接近于零。这一方面造成国内燃料成本高企,近10年德国汽油零售价格不仅高于美国140%,还高于邻国法国近5%,即便是以不含税的净价来看,德国汽油价格仍高于欧盟平均价格近4%,这与德国在欧洲拥有的第二大炼油产能形成鲜明差异;另一方面,德国在面对国际原油市场的重大变化时应对能力偏弱,在石油危机中受到的冲击也明显大于同期的周边国家。

因此,如何摆脱能源对外的高依赖度,维持能源供应以确保经济能够稳定发展,一直以来都是历届德国政府必须面对的核心问题。1990年10月,两德合并后,为了应对经济总量扩大同时伴随的能源消耗爆发增长,德国政府在1991年1月颁布了《电力入网法》。这是德国第一部可再生能源法规,规定电网经营者需优先购买风电,继而有力地促进了德国风电产业的发展。在此后的20年内,德国的风电发电量增长了460倍,装机容量占全球近11%,成为名副其实的风电第一大国。

此外,虽然德国和日本一样是全球最重要的经济体,然而70年前那场战争所划定的国际政治格局至今仍难以被突破,即便是在苏联解体已经20多年、东西德也早已化作历史的今天,德国想在国际事务中有所作为依旧困难重重,其国际地位也只是略微强于日本而已。作为欧洲第一大国,却从未在欧盟中获得领导地位,此次欧盟对中国的光伏反倾销,德国虽持续反对,却毫无用处,这一切都令德国政府不满。

而从全球角度来看,无论是IMF、OECD还是联合国,德国都从未能够进入领导核心。德国不仅在全球政治、外交和军事方面基本没有任何影响力,在自家后院的中东北非事务中,也基本没有存在感。对于伊拉克和阿富汗战争,虽然德国一直是西方社会中最大的反对者,但美国根本不予理睬;对于利比亚战争,德国被排除在外;伊朗制裁中德国也只能以“P5+1”的形式变相参与。

因此,德国与日本一样,也一直谋求在经济发展之外,获取与其经济地位相符的政治和外交影响力。从近50年国际局势的演变来看,一直与经济、政治、军事和外交都息息相关的市场显然只有一个,那就是石油市场。但是一直被排除在这一市场之外的德国,显然无法通过石油和能源来谋求全球影响力,那么唯一的办法自然就是再造一个市场并成为主导者,这样,最适合的自然只有新能源了。也因此,自2000年以来,能源转型以及相关问题就一直是德国外交的核心,目前仅德国外交部内部,专门负责能源外交的工作人员就有40多人,其对能源的重视程度可见一斑。

艰难的转型之路

单从表面数据看,德国的能源转型无疑是成功的,过去20年内,其不仅将清洁能源在初级能源消费中的比例由1.2%提升到了18%,还将原油消费量降低了16%。然而这一切并非没有代价,德国对于清洁能源的投入程度超过了同时代的实际发展水平,清洁能源产业虽然看起来繁荣有序,但实际上依赖于政府在财政上的大力补贴才得以维系。在目前欧洲整体经济不景气的背景之下,这种压力显得尤为明显。2013年,德国对清洁能源的财政直接补贴将达到180亿欧元,而与之相关的各类政府支出占总财政支出的比例将达6%以上,清洁能源已经成为政府的沉重包袱。

政府的补贴虽然令企业衣食无忧,但却使行业愈发脱离应有的生态环境,最终造成的结果是经过近20年的发展,德国清洁能源产业依旧是非市场化,是完全依靠政府补贴生存的行业。行业的兴衰完全依赖于政策的支持与否,2000—2007年,政府大力支持,行业迅猛发展;2009年之后德国政府削减补贴,行业立刻产生剧烈反应并出现萎缩。

2011年3月,日本发生福岛核事故,一时间,全球谈核色变,尽管美国和法国等传统核电大国对此并不在意,但德国民众和议员的一边倒的情绪以及默克尔对清洁能源的自信,使德国成为第一个明确去核化的国家。虽然2010年德国有1/4的电力来自于核电,但默克尔仍立即关闭了8个核电厂,并承诺2022年之前关闭所有核电厂,这进一步加剧了德国对能源转型的迫切要求。

然而,德国虽然在可再生能源技术上具有绝对领先地位,但配套设施的不匹配仍是发展的巨大制约。随着风电和光电的迅猛发展,目前德国相对落后的电网已不能满足需求,电网扩容刻不容缓,但投资不足又限制了电网的快速提升,而煤电的淘汰和核电的关停又使常规电力不足,最终造成德国电力需要依赖进口才能实现自给的困境。

除了供应问题之外,为了加快去核化后的能源转型速度,提升电价是必然选择。为避免伤及经济,德国政府对用电行业实行补贴,然而囿于财力有限,最终只能实现差异化补贴,中小企业最终成为了能源升级的买单者。于是,2012年11月,德国能源消费者联盟向欧盟委员会投诉德国能源政策的不公平,认为其免除工业用电大户的新能源附加费,而小企业和家庭用户要承担此费用。

极高的能源成本使德国中小企业负担沉重,以纺织业为例,每年需要支付的绿色能源税达7000万欧元。仅2011年,德国的风力、太阳能发电厂、沼气发电厂和水电厂经营者就得到了行业164亿欧元的税收补贴,但电价目前仍在上涨。

对此,德国政府回应称,电价上涨是推广新能源不可避免的副作用,工业用电大户不必支付此费用的原因是高价电会影响其竞争力,至于中小企业和家庭用户负担的额外费用,政府会在未来考虑进一步梳理电价和补贴体系。但从目前来看,德国显然没有太好的办法应对过快能源转型和经济发展之间的不平衡和矛盾。

而此次欧盟对中国光伏的反倾销显然将加剧这一矛盾,光伏反倾销将大幅提升太阳能电池板的制造成本,而中国可能对多晶硅的报复性双反调查将加剧这一过程,继而造成光电成本的进一步提升,这对占全球太阳能发电总量近四成的德国显然打击最大,因而也是德国政府此次在欧盟反倾销调查中一直表示反对的主要原因。但最终的结果显然并不尽如人意,此次反倾销,受损最大的无疑是中国,但在欧洲内部,德国也将受到巨大冲击。

此外,清洁能源战略的另一个主要辅助是碳排放体系的建立,欧洲在这一方面一直起着主导作用。然而不考虑全球实际发展水平的碳排放体系的发展同样也遇到了较多阻力,2011年年末,欧盟强征航空碳税最终不了了之,今年4月欧洲议会又再度否决了对碳排放市场的支持,德国和欧洲的清洁能源之路目前面临着巨大的困境。

啤酒还是天然气

就在德国和欧洲面对困境之时,一向对于欧洲那套把戏毫不感冒的能源“大老粗”美国却传来了好消息。虽然身怀绿色梦想的奥巴马第一任期内在清洁能源方面几无作为,但页岩革命的爆发却歪打误撞,为其提供了在未来同时实现能源独立和节能减排两大梦想的可能当然,只是可能,而且还将旷日持久。美国人对于不节俭的高耗能生活的喜好,注定了奥巴马的梦想在短期内没有实现的可能,但这毫不影响奥巴马的绿色梦想,一时间,美国能源独立的说法甚嚣尘上,奥巴马也乐见这沸沸扬扬的场景并顺势大力鼓吹美国能源优势。

于是,在第一任期内高调宣扬可再生能源的奥巴马,在第二任期内悄然改变了说法,将可再生能源转为清洁能源,并将注意力集中于能源独立和气候变暖。不仅如此,有了页岩油气的撑腰,美国不仅在经济上受益巨大享受着远低于欧洲的能源价格,据说还因此获得了新一轮经济增长的动力。另外,令欧洲更不爽的自然是美国还顺带通过天然气获得了外交和政治上的巨大筹码,这是钻营清洁能源和碳排放体系近20年的德国至今求之不得的梦想。2012年,美国仅在天然气出口上略表态度,欧盟就打败了“欺压”其数十年的俄罗斯天然气公司Gazprom,而美国对日本稍加“诱惑”,野田佳彦马上就抛弃了伊朗。如此外交利器,德国自然是求知若渴。

或许正是看到能源转型路线上的困境和美国的示范,一向标榜环境保护的德国,在法国、保加利亚和瑞士等国明令禁止水力压裂法时,却悄然解禁页岩气开采。2012年9月,德国环保和核安全部批准了水利用率尝试,但就在半年之前,德国还表示将持续禁止页岩气开发。德国政府能源顾问表示,德国页岩气储量约有23000亿立方米,足够其30年的天然气供应量。

这一说法可信与否难以考证,但德国持续20年的能源路线突然又要转变,德国人显然不如美国人更容易接受。于是,各种莫名其妙的反对理由便都冒了出来,最新的说法来自于德国酿酒联合商会,称页岩气会影响到德国啤酒的纯度,因为水力压裂会污染水源。虽然德国政府表示将研究更严厉的水保护措施,但显然不足以平息疑虑。德国酿酒联合商会拒绝接受,并声称,该建议根本不足以保护饮用水安全,因此会违反该国有关啤酒纯净度的法律,而这项法律在德国已有500年的历史。

不过无论如何,德国持续近20年的清洁能源路线目前已经较难为继,虽然德国政府仍以自信态度示人,但背后的困局却无法遮掩。德国能源转型能否继续,欧洲的清洁能源战略能否在美国页岩气革命影响下再次转型,仍需要时间来验证。